談培養高中生審美能力
高洋
高洋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以及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高中美術教學工作取得了許多新的成就。但在現實中,如何有效培養高中生的審美能力是困擾很多高中美術教師的一大難題。本文主要針對高中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了相關對策,希望能夠給廣大高中美術教師帶來一點啟發和參考。
關鍵詞:高中生;審美能力;高中美術;教育;教學
美術學科是高中的重要素質教育學科,它的教學效果直接關系著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效果。新課程改革要求高中教育重視開展素質教育,為了響應新課改的號召,近年來高中學校進一步提高了美術課程的地位。美術本身是一門藝術,所以它的教學本身也偏向于素質培養,而審美能力作為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部分,它在美術學科中有著非常重要的體現。無論是為了達成提高美術教學效果的目的,還是為了達成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都需要高中美術教師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培養高中生審美能力的意義
1、培養高中生審美能力是高中美術教學的基本任務
對于任何一門藝術類學科來說,審美能力培養都是一項最基本的教學任務,高中美術學科亦然。一般來說,人們將美術劃分為四大門類,分別是:繪畫、雕塑、設計、建筑。而無論其中哪一個門類,在學習過程中都要求學習者具備較強的審美能力。高中美術教學基本可以分為美術作品賞析和美術創作這兩大部分,首先,學生在對美術作品進行賞析之時,必須要擁有一定的審美能力,才能夠發現作品之美,對作品做出合理的評價,同時因其之美而對美術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其次,學生在自主進行美術創作之時,也需要擁有一定的審美能力,才能夠創作出優秀的作品。
2、培養高中生審美能力是高中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素質教育要求不僅重視知識傳授,還要重視素質培養,而審美能力培養正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如果學生缺乏審美能力的話,也就意味著其難以被美的事物所感染和感動,進而很難對美的事物產生較深厚的興趣和喜愛,這是十分不利于身心健康發展的。所以,若想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確保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就必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當學生擁有了良好的審美能力后,在學習任何“美”的知識的過程中,都會獲得一種心理和精神上的愉悅感與滿足感,這也會反過來推動知識教育效率的提高。
二、培養高中生審美能力的策略
1、整合各類美術素材
若想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首先需要具備足夠的美術素材,雖然高中美術課本上本身具有很多經典美術素材,但只依靠課本還遠遠不夠,教師應當要根據高中生的實際情況和美術學科教學需求,從課外多給學生尋找和篩選一些美術素材,并將其充分滲入到課堂當中,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隨著現代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日益發達,教師尋找素材也越來越方便,所以這點很容易做到。例如,在“禮儀與教化”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網絡上搜集一些優秀的商代青銅器、秦兵馬俑、漢代畫像磚、晉代石棺刻、唐代繪畫等作品,引導學生一邊欣賞這些作品之美,一邊從它們身上挖掘時代意義、文化意義、象征意義以及藝術價值意義等。再者,教師還可以將古今中外的相關素材都拿到課堂上讓學生進行對比鑒賞,例如對比鑒賞秦皇陵和金字塔、埃及壁畫和唐代壁畫、瑪雅遺址和大明宮遺址等,從而使學生發現中西方美術作品各自的美和不同的特點,并逐漸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
2、構建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
美是一種體驗、一種感受,若想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必須要先讓學生親自體驗和感受美。情境教學法對現在的教師和學生來說都已經不陌生,情境可以促進學生情感和認知的相互作用,它符合認知基本規律的特性,所以通過在高中美術教學課堂上構建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可以加深學生的態度體驗,促進學生對美的認知和理解,發展學生的心理機能。在當前信息時代下,借助于信息技術與多媒體工具,教師可以將教學情境構建得更加生動有趣。例如,在“各異的風土人情”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從網絡上搜集一些有關剪紙、年畫、中國娃娃泥塑、臉譜、糖人、月餅模具、各民族服飾等相關的圖片和視頻,并配以合適的民族音樂,制作成豐富多彩的PPT課件,然后在課堂上通過給學生播放PPT課件來構建相應的情境,從而將學生引入到各種不同的地域當中去體會各異的風土人情。同時,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提出相應的情境問題,例如“民間美術的常用表現方法是什么?”“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民間美術作品之間為何會存在較大的差異?”“民間美術都具有怎樣的藝術形象和形象語言?”等,以使學生一邊體會情境,一邊動腦思考解答問題,同時得到審美能力的訓練。
3、小組合作鑒賞美術作品
理論上來說,審美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不同人有著不同的審美,其并無對錯之分,具有自己獨特的審美固然重要,但只有學會包容和接納別人的審美觀點,并據此不斷改進自己的審美觀點、提升自己的審美水平,才算是真正具備了較強的審美能力。所以,高中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多讓學生分小組合作進行美術作品鑒賞,這樣學生一方面可以在小組中盡情發表自己的評價和看法,另一方面也可以聆聽和了解他人的評價和看法。當然,合理的分組也是保障小組合作學習效率的一項前提和基礎,教師在分組時應確保每組都既有男生也有女生、既有善于動腦的學生也有善于總結的學生、既有性格外向活潑的學生也有性格文靜內向的學生,這樣才能夠使大家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例如,在“從傳統到現代”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依次給學生展示出從傳統到現代的幾幅代表性畫作《江山如此多嬌》《流民圖》《父親》《三毛流浪記》《趕火車》等,然后讓學生分小組從自己的角度來談談對畫作的理解和認知,有的學生會站在繪畫風格的角度上進行點評、有的學生會站在繪畫技法的角度上進行點評、有的學生會站在繪畫創新點的角度上進行點評,這些都不限,想到什么就可以說什么,大家互相分享自己的觀點,最后再做出總結。在討論過程中,學生會從小組成員口中聽到很多自己沒有想到的東西,進而發現自己沒有發現的作品之美,最終得到審美能力的提升。
4、開展豐富的美術實踐活動
審美教學除了在課堂上開展,課下實踐也非常重要。美術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美”的元素,通過組織學生開展豐富的美術實踐活動,可以促使學生養成自覺在生活中發現美好事物的意識和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定期帶領學生去游賞名勝古跡、參觀美術館展覽,有條件的還可以組織學生去公園寫生。另外,教師還可以布置給學生一些美術實踐任務,例如自己裝飾臥室、自主剪窗花等,從而拉近學生與美術之間的距離。
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教育理念中,不僅強調對學生“傳道授業解惑”,更強調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而審美能力正是高中生所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素質,同時也是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因此高中美術教師必須要想方設法來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1]華國春.高中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9):223.
[2]王義江.審美能力的培養在高中美術中的滲透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22):168-169.
[3]馮吉飛.新時期高中美術教育與審美能力培養的探討[J].藝術評鑒,2019(20):137-138.
[4]彭秀瑛.高中美術教育中審美能力培養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8(22):162.
[5]羅清華.高中美術教師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8(04):151.